利用复旦基层就业,针对性发布2021年度选调生、重点地区人才招录公告300条,为有志于投身祖国基层的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2017级直博生张懿华和2019博士生李慢慢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严大鹏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而在感染晚期,β-arrestin 2却能被病毒诱导,发生泛素化而被降解,帮助病毒实现免疫逃逸。
在病毒感染早期,β-arrestin 2迅速发生去乙酰化而活化,发挥其抗感染功能。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抗心衰药物Carvedilol能够促进β-arrestin 2的去乙酰化及抑制β-arrestin 2的降解,通过稳定β-arrestin 2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提示其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严大鹏团队题为β-arrestin 2 as an activator of cGAS-STING signaling and target of viral immune evasion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β-arrestin 2通过cGAS调节Ⅰ型干扰素通路的分子机制,而病毒通过降解β-arrestin 2实现其免疫逃逸的目的。机制上,β-arrestin 2与cGAS直接结合并促进cGAS和DNA的结合及cGAMP的产生,而β-arrestin 2在感染中发生的去乙酰化是其发挥抗感染功能的基础。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2017级直博生张懿华和2019博士生李慢慢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严大鹏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当病原体入侵宿主后,首先启动固有性免疫反应,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Ⅰ型干扰素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在一个个抗疫战场上,党支部都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在荣誉感的引领下,我们的‘侦察兵们始终勇往直前。
而这只是核酸检测中的一个环节,撕开采样管的独立包装袋、给每个采样管编号……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重复着上万次。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入口处也醒目地张贴着科室的精神信念。凌晨3:00、凌晨5:00……5个批次标本陆续送达儿科医院,通宵奋战后,共完成3311人次标本检测,21日中午12:00前完成检测结果上报。目前共有30人取得了PCR上岗证,也由此具备了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人员储备。
儿科医院持续开展标本检测,核酸检测团队大部分队员连轴工作14小时以上完成任务后,几家医院的侦察兵们并没有歇下来,而是紧接着配合各自医院开展了进一步扩大范围的检疫工作。由于四区原处于待启用状态,本次能力提升果断将四区改造成扩增分析区(新三区)。
凌晨2:30,两批标本先后送到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侦察兵出动了。昼夜奋战,次日8:00前,1097份检测报告正式上报。关明介绍,核酸检测操作高度重视检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华山医院同时接到任务的,还有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内的沪上多家医院。
同时他也积极呼吁,将检验学科纳入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以侦察兵的发现为诊治提供重要意见参考,以通讯作者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表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看医院检验科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如果说,从医生办公室到新冠肺炎病毒的隔离病房,隔着三重门,门里是抢救生命的白衣战士。郭玮说,每一个检验小组,都是一支精密合作的战队。对此,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关明也感同身受:接到任务,我在群里问大家谁能赶来,短短几分钟十几人报名。
门诊当天检测当天拿报告在坐上返回西吉的火车前,素梅和支教老师们说,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和你们一样优秀的人。
李佳美,是复旦第三届研支团成员,担任王民中学副校长,平日里自己挑水,凭着感觉做饭。支教队还依托复旦大学平台,广集社会资源,支援支教地发展。
自2015年起,由上海中丝亚太公司捐赠,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团委、复旦研支团牵头,向复旦研支团所在学校学子发放亚太奖学金。王民中学的学生激动地阅读来自复旦老师的回信。22年间,队员们教授学生人数累计超过20000人,总课时量近20万课时。第2届研支团队员董骁在宁夏西吉新营中学与同学们合影被复旦22年接力支教改变的王民中学剧中马得福的人物原型谢兴昌曾任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西部学子励志游学活动带领西部学子游览上海自然博物馆。一位西吉县的老校长说:研究生老师们来的这十几年,学生们更爱干净了……教室里破旧的木桌木凳变成了崭新的桌椅,昏黄的灯光、看不清的黑板变成了多媒体。
这个自古有着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地区曾是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年平均蒸发水量是降水量的10倍、年平均气温仅5℃……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西海固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复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扎根在西吉县的乡镇中学,是全国为数不多仍坚守在乡镇一线教学的研支团。
这里,也是复旦人接力支教22年的中学,获得联合国消除贫困奖的支教队员李佳美等都曾在此支教。她难掩激动之情: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将台中学,那时候就有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老师教我。
利用复旦大学优质资源,支教队员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带到支教服务地,让当地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她提出要把王民中学建成三心级的学校,让教师用心、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
李佳美动情地告诉家长和同学,各位家长,王民是你们的,各位同学,王民中学是我们的。在现实中,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宁支教的复旦白老师扎根黄土地、献身西部教育事业。22年来,支教团累计为服务地学校募集爱心物资及基建援助超1000万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教学基本物资和设施的缺乏。如今,西海固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20届研支团队员阿卜杜米吉提·艾买提在宁夏西吉将台中学组建足球队。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教学之余,支教队员深入基层一线入户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家长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虽是大道理,可是经她一讲,很动人。
一年过去,21届的杨宇禄老师接过一摞厚厚的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适用的教学方法。家中父母外出打工,弟弟妹妹尚幼,大姐撑起了整个家。
2018年,王萍分配到王民中学任教。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2020年中考,大姐(三届研支团的学生)以优异成绩被县重点高中录取。支教团还牵头设立各类奖助学金,平均每年都有近200人次受到各类资助,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助力学生实现梦想。
王民中学,西吉县最贫困的乡村中学之一。349人次、348名复旦人,义无反顾地到西部奉献青春、挥洒汗水。
队员们成立学校学生会、足球队、广播播音队、国旗护卫队、合唱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开展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一年之后,孩子们对英语产生了一些朦胧的感觉,渐渐爱上了英语。
曾经不愿让孩子到学校的家长,现如今都说:只要娃愿意读,肯定要让他读上去。前赴后继的接力,像雨水下在干旱的土地上,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当地的样貌,书写着属于复旦人和西部的故事。